十大稀有血型排行榜包括:MNSSU血型、Rh陰性血型、KELL血型、P血型、孟買血型、DEIGO血型、KIDD血型、DUFFY血型、Lutheran血型、LEWIS血型。我們所熟知的血型種類通常有A、B、O、AB這四種,實際上除了常見的血型外,還有諸多稀有血型類別。而稀有血型的形成,主要因素便是來自父母的遺傳,不會有其他外在因素導致產生這種稀有血型,根本原因就在於基因的遺傳。

十大稀有血型大揭祕
- 1. MNSSU血型:屬於稀有血型的一種。此種血型的紅細胞上,不存在A、B和H抗原,然而在血清中卻同時存在A、B和抗H這三種抗體。
- 2. Rh陰性血型: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熊貓血型,即A型、B型、O型、AB型血都可能存在RH陰性,這使得RH陰性血變得尤為珍貴和稀缺。其中AB型RH陰性血最少,RH陰性血者只能輸注同類型的血液,由於這類人群相當稀少,在緊急情況下找尋起來極為困難。在我國漢族以及大多數民族中,Rh陰性血型大約佔0.3%,個別少數民族則約為10%。在國外的某些民族中,黑種人的Rh陰性血型約佔4%,白種人的Rh陰性血型約佔15%。
- 3. KELL血型:K和k抗原皆呈現出顯性遺傳,因而具有KK、Kk、kk和K-k-這四種表型。
- 4. P血型:P血型系統是在ABO型血型系統之外的另一種血型系統,P血型系統包含了P1、P2、P1k、P2k以及p這五種表型。其中p血型屬於P血型系統中一種罕見的表型。有資料表明,在歐洲每一百萬人中有5.8例P血型,而在中國漢族人群中的分佈頻率則低於百萬分之一。
- 5. 孟買血型:依據紅細胞表面是否存在H抗原來對血液進行分型的人類血型系統。最早於1952年在印度孟買市被發現,在我國極其罕見,國內僅有約30例的相關報道。
- 6. DEIGO血型:於1955年被發現,它是因首個產生抗新血型系統抗原的病人而得名,這位病人生下了一個患有新生兒溶血病的嬰兒,在其血清中發現了一種抗體(現稱為anti-Dia),這種抗體能夠在懷孕期間通過胎盤屏障攻擊胎兒(表達Dia抗原)的紅細胞。1967年,第二個diego抗原(Dib)被發現,直到1995年其他的diego抗原也相繼被發現。
- 7. KIDD血型:1951年,Allen在一名新生兒溶血病患兒的母親血清中發現了一種新的抗體,被稱為抗-Jka,並檢測出了相應的Jka抗原。由於這位母親姓Kidd,所以被稱作Kidd血型。在不同種族中,Kidd血型的分佈存在一定差異。在白種人和黑人群體中,Jka基因的頻率較高,而Jk基因幾乎不存在。在東方人群中,Jkb基因通常高於Jka。
- 8. DUFFY血型:是一種在臨床輸血、腫瘤的發生與轉移、HIV感染、自身免疫性疾病、間日瘧原蟲、新生兒溶血病以及疾病診斷等方面具有重要關聯的血型系統。江蘇省血液中心在2010年至2013年間,針對Duffy系統進行了約3800人的篩查,總共發現了3例。
- 9. Lutheran血型:這是一個較為複雜的血型系統,Lutheran抗原在人類細胞以及各種組織中廣泛表達,存在於完整的膜糖蛋白與基質細胞粘附分子(CD239)上,與細胞核心纖蛋白結合具有粘附、受體以及訊號傳導等作用。、
- 10. LEWIS血型:Lewis血型系統乃是一種有別於ABO血型系統的血型系統。Lewis血型屬於存在於唾液和血漿內的可溶性抗原,紅細胞獲取Lewis表型是憑藉從血漿中吸附Lewis物質至紅細胞之上。紅細胞Lewis表型會受到AHB分泌狀態的作用,儘管Lewis基因與分泌基因是單獨遺傳的;遺傳Le基因的人士,倘若為非分泌者(sese),那麼紅細胞表型即為Le(a+b-),要是為分泌者(Sese或SeSe),其表型則為Le(a-b+)(Grubb1951)(Ceppellini1955)。
稀有血型的好處的壞處?
稀有血型其實並無特殊益處,其弊端相對來說更為突出一些。像是母子Rh血型不相符的妊娠階段,出現死胎、早產、新生兒溶血病等此類狀況的概率會比普通人群要高。這種罕見血型的人群所佔比重極其之小,稀有血型的人倘若需要大量血液以及輸血,還是較為艱難的。Rh陰性這種血型在我國人群中比較稀缺,而白種人所佔比例則相對較高,稀有血型的人相較正常血型的人獲病率要高一些。